古DNA技术不仅解答着"人类起源"的宏观命题,更精细勾勒出"人类文明化进程"的具体图景。通过对基因密码的破译,我们正在逐步拼合出古代文明的社会架构模块。
《中国科学》杂志社
2025-08-07
通过古代DNA遗传学分析与古籍文献研究的结合,研究者不仅揭示了中国家猫的起源与传播路径,还探索了家猫与豹猫之间的生态位竞争及其文化影响。
《中国科学》杂志社
2025-08-07
巴文化的真实面貌,始终依托于科学考古的发现与阐释。通过系统性考古工作,巴人历史从文献中的零散记载转化为可触可证的实物链条。
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
2025-08-07
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,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、国家一级博物馆、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、藏品最为丰富、科研实力最强的国
武汉教育电视台
2025-08-07
在中华文明初露曙光的年代,我们的先民们就深谙与水共生共荣的道理。他们观测水文、驾驭水流,或引水灌溉、或治水营城、或依水而居、或引水入城。
中国城市规划学会
2025-08-07
解读这些刻画符号,就像是对良渚文明这个巨大的压缩包进行解压的过程。现阶段对良渚刻符的解读仅仅只是个开始,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新发现。
科普时报
2025-08-07
每当考古工作者手持洛阳铲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时候,总会有一些人发出"考古是不是就是官方盗墓"的疑问。这种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的认知偏差,源于对考古工作的误解。
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
2025-08-07
当我们把时针拨回5000多年前,在那个没有文字的年代,先民们是如何进行信息沟通和记录事情的呢?良渚文化考古告诉我们其中一个答案:刻画符号。迄今为止,考古发现的石器、陶器刻画符号已近千个,有六七百种。
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
2025-08-07
近日,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,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乔云飞宣布最终结果: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入选“十大”。
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
2025-08-07
琉璃河遗址是目前发掘时间最长、规模最大、内涵最为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之一,首次发现了西周封国的两重城垣结构。
中国城市规划学会
2025-08-07
今天的主角,是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(以下简称“博物馆”)的“反差萌担当”:一只指甲盖大小的骨猴。别看它迷你,可是实打实的“夏朝限定款手办”,4000年前的高奢微雕艺术,直接刷新你对远古时代的想象!
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
2025-08-07